古刹钟声——延福寺 张雄志 定远营城里最庄严辉煌的庙宇是延福寺,它既是
阿拉善亲王的家庙,又是
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名刹之一。 庙堂嵯峨,金轮闪烁,香炉袅袅,古柏森森。寺后的山坡上,耸立着两根有敖包石围护的长长的木杆,木杆间悬挂着经幡经卷,随风舞动,迎合着庙里长号的呜鸣。 三时殿为延福寺里最早的建筑,基本样式是汉式佛殿,据讲他的前身早在1726年建城时就存在了,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围绕三时殿旧址,陆续建成大小殿堂十多座,占地6700多平米。在古朴的三时殿里,高悬着一块雕龙云饰的精美皇匾,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着“延福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左上右下书写着小字为:“御书钦赐”、“大清乾隆岁次庚辰捌月拾陆日御书钦赐”。这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皇帝为延福寺亲自赐名书写的,为镇寺之宝。此匾历经劫难,被虔诚的信徒想方设法保存至今,是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 大雄宝殿,又叫大经堂,是延福寺里宏大的藏汉式硫璃建筑,七七四十九间,一千二百八十
四平方米,能容纳几百名喇嘛在些作盛大的佛事活动。在大经堂的一处,供奉着三尊镏银镀金的精美铜佛像,分别是四手观音、绿度母、文殊菩萨,气度雍容,服饰非凡,绝不是一般寺庙的造物,据说这些佛像是当年清室公主下嫁时的陪嫁物,是皇帝亲自从北京
雍和宫点陪的圣物。 大经堂两侧的经柜,分别陈列着两部大藏经。一部甘珠尔,意为佛语部,包括显密经律,有书一千一百零八种;一部丹珠尔,意为论部,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等,有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浩如烟海的佛经,供僧徒们学习研读。 经堂中部悉护着一个法座,这是九世班禅曾坐过的弘扬佛法的宝座。1934年冬,九世班禅一行数百人,瑞气洋溢,浩浩荡荡地来到定远营,全旗居延海:漂浮着西部边塞诗的海子 一直往西,便走到了当年范长江笔下的额济纳,旗府叫达来呼布。 从达来呼布镇往策克口岸方向走,过神树后往右一拐,就是居延文化的发祥地——居延海。这里是巴丹
吉林沙漠的北部边缘,离达来呼布镇40公里。 居延海是古弱水(黑水河、今额济纳河)的归宿。河流发源于祁连山,流经青、甘、
内蒙古3个省区的7个县市,全长821公里,流入居延海,水草肥美的千里沃野就此形成。 居延海有200多平方公里,曾是
西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 居延城、黑水城、绿城、
大同城等均依水而建。秦汉时,匈奴居延部落在此游牧,故称其“居延泽”。魏晋时称“西海”;唐朝以后称“居延海”,王维、陈子昂、岑参等在此写下了不朽诗作。清代后分为东西两个湖泊,水面300多平方公里。东居延海又叫苏泊淖尔,西居延海叫嘎顺淖尔。《书 •禹贡》:“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唐朝大诗人王维昂首居延海畔,诗兴勃发,写下了“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的千古绝句。300年前,从伏尔加河畔东归的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部分人被安置此地驻牧。 美丽的居延海,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波光潋滟,
天水一色,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辉映着弱水流沙千年的沧桑。额济纳人说起居延海,就像牧人谈自己的骆驼和羊,城里人说起自己的房子、孩子和老婆,一副自得骄傲的样子。可叹的是,由于樵伐过度,生态失去平衡,加之上游来水量锐减,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干涸。
阿拉善地区的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三大沙漠首次“握手”。波涛滚滚的居延海,一度成为人们的梦境! 近年来,得益于
黑河分水力度的加大,不仅东居延海进水,西居延海和天鹅湖也波光淼淼,
天水一色。我们一路能见,黄的沙、白的水、红的柽柳、绿的芦苇,把额济纳绿洲妆点的气象万千。 居延海就是西部的纳不措,一年四季香烟不绝,朝拜者络绎。 而今,居延海重现往日的波涛滚滚,站在居延海边,不由想起唐朝大诗人胡曾的名句:“漠漠平沙际云天,问人云此是居延。停骖一顾犹断魂,苏牧争禁十九年……”同行的额济纳旗老旗长刘洪贵说,这景象已是十几年没见过了,真可谓盛世盛景呵。 老额济纳人对外地来居延海的人,总是不忘叮嘱,去了可不要忘了品尝居延海的大头鱼呵,那可是人间珍品! 每次游历居延海,都有一次新的感受,它的每一弘水波都闪烁光泽,充满灵性,飞扬鲜活。 居延海,荡漾着西部圣洁之水,赐给额济纳人永远的幸福、吉祥和
安康。 这里,曾经是苏武牧羊的地方,那飘拂的衣衫和倘徉着的步履已不见了踪影; 这里,还能从波涛里读出霍去病、卫青当年的金戈铁马,那清脆的马蹄声还能隐约传来; 这里,湖面上飘浮着西部边塞诗的平平仄仄,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居延文化和生生不息的西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