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2-05-11
夜,汽车缓缓驰进赫尔辛基的大街。与所有的城市一样,赫尔辛基的夜灯光灿烂,热闹非凡。特别吸引我目光的是临街的餐馆在街道边上摆起了一排颇为精致的大排档。食客们在兴味盎然地喝着啤酒,啜着咖啡或饮着茶。没有吆三喝四的喧哗,也没有露着赤膊的粗野,朋友们说着话,随意,轻松,一切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清雅,又是那样的潇洒。真想不到在国际性的大都市赫尔辛基有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透出车窗,不时看见艺人在街头拉着小提琴或表演歌舞。行人为之驻足。街心花园的长椅子上坐着老人或一对对情侣。我注意到,街上汽车不多,东京、上海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这里见不到,然人行道上人则人游如织。海风吹来,街道上悬挂的彩旗在翻飞,海风轻抚着我的脸,舒服极了。真想不到赫尔辛基给我的第一印象竟是如此的温馨与亲切。
赫尔辛基大学美学系教授哈帕拉一大早就来到我住的宾馆,领着我去参观。清晨的赫尔辛基大街分外清静,街道两旁的建筑似乎全是古老的,而且多为石砌的基座,间或也有一些新建的大楼,但与老建筑相和谐,并不显得新。赫尔辛基的建筑倾向于暗红这种色调,与欧洲深蓝的天空构成一种特别富有魅力的和谐。赫尔辛基似乎少见顶天立地的摩天大厦,多为十层左右的大楼,然横向展开,仍显得庞大雄伟。与众多的欧洲城市一样,教堂的总是城市中最为突出的建筑。其次就是博物馆、艺术馆了。哈帕拉一边陪我在街上走,一边介绍两旁著名建筑。是啊,几乎每一座建筑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尽管只是浏览街景,它也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风雨沧桑的历史。
赫尔辛基的名胜集中在马尼黑大街的附近。火车站位于这条大街的中心地带。我们首先来到火车站吧。这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方形圆顶,哈帕拉不知道它建于哪一年,但他说从有铁路起,就有这座火车站。这意味着,这古老的车站是芬兰工业革命的象征。说实话,这火车站的外观是不怎么漂亮了,但正是它载着古老的赫尔辛基驰入了近代直至今天。可不,今天仍然在使用着这座车站。进进出出的人们给这古老的建筑蓬勃的生命。我从车站的看起,然后转到正门,啊,两具巨大的人像雕塑突入我的眼帘,这两具人像们背靠墙壁,托起两盏照明的灯。显然,这人体可以看成是灯柱,然也是艺术。灯的构思,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得恰到好处,启人遐想。是啊,欧洲的工业革命不就从瓦特发明蒸汽机车开始的吗?漫长的中世纪的黑夜终于走到了尽头,天亮了!在火车站内大厅游荡。我发现,车站虽然古老,设备及管理却是非常现代的。
穿过赫尔辛基火车站广场,走上一稍有坡度的街道,不几步,眼前刹地一亮。一座大教堂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是一座白色的教堂,希腊式的廊柱,伊斯兰式的圆顶。这座教堂建在高高的台阶上。台阶下是一个大场。这就是著名的参议院广场。广场中心有沙皇亚历山大的巨大雕像。教堂正对面的是参议院大楼了。参议院的背后是-。教堂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前边,也就是广场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主楼。这样一个组合真是绝妙地展示了欧洲传统文化的结构:基督教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它相对原为对手后为合作伙伴的则是政权。教育则处于一个特别的地位,最早的大学多为神学院,因此,它是基督教神父的培养基地,当然,政界人士也多出于大学,因此也是政界人士的培养基地,更重要的,欧洲的大学是科学与民主的摇篮,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大学孕育着近代乃至到当代的文明。广场四周的的建筑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宗教、政权、教育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这个广场真是欧洲文明的杰出象征,是芬兰文化的一部厚厚的书。芬兰在相当长的时期是被沙皇俄国、瑞典国王统治的。参议院广场中的沙皇雕像反映了芬兰那一段被奴役的屈辱岁月。芬兰人民是宽容的,他们正确地对待历史,并没有将这具雕像毁掉。作为文物作为艺术它都是永恒的。
这个广场的核心是这座极为华美的天主教大教堂,它建于1852年,是德国建筑师恩格尔的杰作。我发现不仅我这样的亚洲人在注目,而且不少欧洲人在注目。陪我参观的赫尔辛基大学美学教授哈帕拉说这样壮丽的建筑,即使在欧洲也是突出的。赫尔辛基建筑的总体色调是暗红色的,古朴凝重,唯有这座教堂是白色的,靓丽醒目,很可能它还是赫尔辛基最高的建筑,因而成为赫尔辛基的标志性建筑,相当于天安门之于北京。教堂的钟声响了,是做弥撒的时候了。清脆宏亮的钟声使整个广场、整个城市沉浸在肃穆之中。这个广场没有任何商业性的服务点,尽管这个广场游人如织,但我发现没有喧哗,没有嘈杂,所有的人都为它的崇高与壮丽而震撼。人们不只是在参观,在游览,而是在顶礼,在膜拜。
哈帕拉教授领我参观赫尔辛基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始建于16世纪。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它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外形是方的,然它的内部有着类似中国天井式的圆形结构,图书就陈列在圆形的结构中,一层又一层。徜徉在书海之中。虽然只是简单地浏览书目,似感到进入了欧洲文化的历史,那厚厚的精装本的丛书巨册,还有那欧洲文化巨匠的头像,让人肃然起敬。
从参议院广场走出,就到了海滨广场。与参议院广场一样,它也是用方形石块铺就的。广场一面临海。海岸泊着好几艘游览观光船。靠近海岸露天市场,小商贩们在卖着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也有小吃摊。这个广场的气氛与参议院广场迥然不同,它轻松、随意,自然也有各种喧哗,声音最大的不是人声,也不是车辆驰过的响声,而是水鸟与鸽子的鸣叫声。它们除了在蓝天飞翔,也在广场漫步,旁若无人。海滨广场西侧有喷泉与海狮的雕塑,相当精美。如果说参议院广场更多地显示人文的的庄严,那么海滨广场则更多地透出自然的温馨。两个广场只是由-等一排建筑隔开来,一气贯通却又自在格局,相异而又相辅,见出欧洲文明的两翼。我在海滨广场徘徊,尽情欣赏它的美丽。我去过不少海滨城市,但还没有一座城市是如此地亲海。正是大海为这个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这点上,巴西、伦敦、柏林、纽约也许都比不上它。
海滨广场的东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正教大教堂。它建于1868年,建筑华丽而又怪诞,高耸入云的尖顶,繁缛奢侈的装饰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就是以圣母玛丽亚的死亡之梦命名的。走上这座教堂的大厅,里面装饰着数十幅关于耶酥、圣母玛丽亚的油画,气氛热烈而又庄严。厅内铺着红地毯,正面的耶酥像前点关几枝巨大的蜡烛。走出教堂,在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赫尔辛基大教堂。这两座教堂一座为天主教的教堂,一座为东正教的教堂,色彩上,一白一红,风格上一清新一繁缛,相得益彰。
这两个广场上参观完毕。对古老的赫尔辛基、对赫尔辛基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但鲜明的印象。颇有意思的是,当我选择西线也就是回到火车站往西走,则有了另一种印象,那是一个非常现代的赫尔辛基,非常时髦的赫尔辛基。作为这个过渡的是建于1931年的议会厦,这是一座类似于希腊帕特浓神庙的建筑。它是新古典主义与实用主义建筑内格的相结合的代表。高大台阶透出它的卓异不凡,而方整的结构见出它的庄重严肃。它对面的现代艺术馆,则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它的造型好像一艘海轮,又像一面旗帜,透出一种空灵飘逸的风格。馆前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一跨马佩剑的英雄雕塑,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军队总司令后来担任芬兰总统的马尼黑将军的塑像。建筑与雕塑的结合显示出这个广场是芬兰现代化开始的象征。
我花了近两个小时,将这座艺术馆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了一遍。各种各样的新潮艺术全在这里展出。我两次访问过赫尔辛基,两次参观过这座艺术馆,展品不一样,但都新。说不尽在这里展出的通向未来的电影、绘画、摄影、雕塑的千姿百态与奇形怪状,它给人的感觉用“创造”二字来说明似乎太普通、太一般了。我的感受是——“匪夷所思”!“艺术”这个似乎不存在问题的问题在这里必然成为问题。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或艺术研究的学人,他的艺术观在这里都要遇到强烈的挑战。只有什么叫艺术这个经典性的提问在这座艺术馆才是永恒。
靠近现代艺术馆的是芬兰大厦,建于1971年,比现代艺术馆晚建11年。这也是一座后现代义的建筑,风格上与现代艺术馆很和谐。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晚建的芬兰厦更注重自然环境,它的周围有大片的草地,背后是特勒湖。这座建筑的功能比较多,从建筑前面广告牌来看,许多国际性的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有日本的歌舞,也有中国的京剧。我对这个建筑的感觉就是很休闲,坐在大厦侧面山坡上的草地,欣赏天空的白云,欣赏草地上优闲散步的鸽子,欣赏对面国家博物馆的尖顶,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只觉得这一切都非常亲和,你就融进这自然之中、这人文之中。这种风味也许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所追求的吧!
沿着特勒湖往西走,穿过一片树林草地,则是芬兰国家歌剧院。这座建筑建于1993年,是芬兰建筑师惠瓦·玛琦的杰作。这座建筑芬兰大厦的风格很相近。芬兰大厦的大门经常是关的,这座建筑的大门倒是开着的。我特别喜欢二楼的阳台,说是阳台也许并不准确,它是从建筑物这端到那端的露天的场所。在这里漫步,观赏远处的山,近处的湖,头顶的蓝天,建筑物下面的行人,分外舒畅。
芬兰歌剧院过去不远就是奥林匹克村了。芬兰曾举办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建在此处的运动场馆现都成为游览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