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北京旅行社发布时间:2012-08-16
最近电视剧看多了,精典台词哪怕是记住一句,也算是“开卷有益”的。这不!套用《潜伏》里的“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做了回副“标题党”,一来是应泥鳅师傅念叨着的安海风味小吃,二来免得饕餮的美食大佬商益棠被“吊足了胃口”。实在是我偷懒,再多的借口都是欲盖弥彰。
说起安海的这“妖精”呀,郑启五先生在他的大作《到闽南喝功夫茶》里,已经刻画得入木三分了,且描绘得使人垂涎三尺的。最后对土笋冻的“结束陈词”——闽南美食冷艳的女妖,小吃天地扑朔迷离的精灵。就让人“眼前有景道不得”了,认罚!认罚嘛——请所有来闽南或路过泉州的携程侠客们,实地去品尝那透着妖艳气味的“海蚯蚓”,也叫“精灵笋虫”。只要您敢吃,能吃,准管够!
说起这“星虫”的样子,最好的参照物便是世面上热炒的冬虫夏草。有人考证说土笋冻,性清凉,当喉咙疼痛时,吃上一吃立即止痛,胜似妙药。也有人论证说土笋冻,性温热,产妇也可食用,具有滋补的功效。好像成了灵丹似的“万金油” 都,或许这正是“仁者”和“智者”眼中“不一样的风景”吧?!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诞生了“第一个敢吃螃蟹者”后,在“尝百草”的国度里,“土笋冻”也应运而生了。有文字记载的,却从明代开始的。明·屠本峻的《闽中海错疏》中说: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清·周亮工的《闽小记》里也说: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
至于土笋冻的制作工艺,按说应该属于“祖传秘方”的。但在过去的中国,还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之类的,何况是吃这东西。因此,蔓延开来的“土笋冻”在闽南沿海,犹如长沙“臭豆腐”一样遍布着街头。正宗之说反倒让人不敢相信,但光凭口感的记忆和回味,并不适合首次“冒死吃河豚”者。怎么办呢?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于咬下去是否够Q(Q在北方叫做筋道),也就是说土笋冻越有弹性的,能蹦跳俩下子的,便是质地最为柔嫩脆爽的极品,味道自然也甘冽鲜美。而那些吃起来有如米粥般软绵绵的,又粘稠得不筋道的,一般可以断定为不新鲜或不地道的。
记得儿时吃土笋冻,父亲总带我们到安海菜市口的一摊“土笋王”挑子处,据说这硕大的“星虫”产自安平桥的中亭港口,熬汁的井水好像是一个叫什么垵的村子里的古井。我几次骑行路过安海镇,已经找不到那位陌生的熟悉面孔的担挑子的摊位。一位新招聘来的同事,刚好是安海人,一聊起这事。他说这位“土笋王”与他外婆曾是邻居,已经辞世啦。但是后人依旧在下巷的菜市路口摆摊,现在则要五元一个了。
已有些日子没去“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海了,每次去安海我的目的都很明确,走一走古老的五里桥,拜一拜清幽的龙山寺,吃一吃鲜异的土笋冻,最多再来一碗父亲最爱的牛肉丸,任凭滚烫的氤氲要回我从前的味道。
过桥去看一看到了“随心所欲”的老伯父,再次聆听他唠叨起兄弟俩,相聚在安海桥头、厦门港湾和福州街口“改善伙食”的往事。那一刻我在他“贼光炯亮”的眼神里,鲜活的童年仿佛一下子又回来了。难怪有人要说,家有老人像块宝!回家的感觉真好——就是这个味!
¥3030起
¥3500起
¥2760起
¥2750起
¥275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