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2-02-16
去海南旅游黎族是个性格豪爽、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结婚、建房、欢度佳节、农闲娱乐,还是进行宗教活动,除了大开宴席,还要敲锣打鼓,大跳民间舞蹈,用舞蹈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当然,黎族的民间舞蹈也无不例外地来自生产劳动和生活。他们的民间舞蹈,有的由生产劳动中的动作变化而来,如《清音舞》、《锣鼓舞》、《打碗舞》和 《打柴舞》等,有的则是宗教仪式上用的祭祀舞蹈,如《年舞》、
《招福舞》、《捉鬼舞》和《跳娘舞》等。这些民间舞蹈,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文娱体育结合在一起。边歌边舞,极具娱乐性。
《舂米舞》是由黎族妇女在舂米劳动中单调的舂米动作演变而来的娱乐性舞蹈,黎族人办喜事的时候,妇女们聚在一起,在大木臼中放入稻谷,4人或6人各持木杵,轮番把稻谷舂成米。慢慢地,她们在挥动木杵时加入了一些动作,使单调的木杵与臼的撞击声变成有节奏的撞击,从而演变成了自娱性强烈的舞蹈,体现了黎族女子勤劳、温顺和柔韧的性格。以4人《舂米舞》为例:一对以右腿弓步站立相对着舂米,另一对也相对而立,只是腿膝时曲时直地舂米。舂米时,一对往木臼里舂米,另一对便可以木杵撞击臼沿或臼边。有的在臼内舂一两下,又在臼边撞击数下,在同一节奏中,响起舂米声和撞击木臼声这两种和谐有趣的声音。有时,她们在高处跳起《舂米舞》,那种“咕??叱!咕叱!咕叱!咕咕叱!咕咕叱!咕咕叱!”的声音,会顺风传至三五里之遥,让在路上的人也会感觉到不那么孤单了。
《钱铃双刀舞》据说来自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这两个小伙子中,一个是谦虚的人,另一个却是骄傲无比,姑娘选中了那个谦虚的小伙子。在他们举行婚礼时,那个骄傲的青年借酒持双刀紧逼新郎,想乘比武之机伤害他,而谦虚聪明的新郎机智地拾起钱铃抵挡,终于使自己摆脱了困境。《钱铃双刀舞》就是表达了这个故事。黎族大多居住在山区,黎族男子崇尚武勇。在生活中,一要强身,二要保家护村;而在狩猎中,要爬山跨涧,要飞速追击,还要与凶狠的野兽博斗。因此,他们性格刚强,爱弄刀棍。钱铃棍约两尺长,比喻扁担;两端各系一串铜钱,意喻山兰稻丰收。舞者头缠红巾,身穿传统服装,一人手持五寸双刀,勇猛地向持钱铃棍者佯刺,持钱铃棍者则上下、左右、前后地灵巧招架和周旋。一刹时,双刀翻飞,钱铃棍挥舞。持刀者有血战到底的气概,持棍者则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很是壮观。在这样的一场博斗中,不时传来钱铃的脆响,惊心动魄。
《年舞》又叫《平安舞》,是黎族祖先舞之一。每逢正月初二,黎族男女便身着传统服饰,杀猪供祭,敲锣打鼓,由一老者主持庆贺新春仪式。在锣鼓声中,主持仪式者带头起舞,众男女跟随起舞,以示送旧迎新,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舞者身躯平直,两脚踩碎步前进,双手在左右腰侧前后摆动,双膝向左右两侧时弯时立,每两步后,第三步双足并立,反复循环。这个舞蹈动作简单。但深含着黎族人民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萧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了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蛮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杳杳”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3200起
¥3900起
¥4680起
¥6380起
¥3960起
¥35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