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来源: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布时间:2012-08-13
沈阳昭陵,位于沈阳古城以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古松参天,草木葱茏,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至顺治八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建造要求,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则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当然,昭陵的修建,最重视的还是风水。所谓“风水”,是古建筑师们处理建设环境的一门技艺,又叫相地术、相宅术。内容包括为建筑物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朝向、确定建筑内外部空间的摆布和安排,再就是选择适宜的建造及安置时间等等,名目繁多。可是,自它被注入五行生克、吉凶祸福以及其它封建迷信内容之后,便成了神秘莫测、唯心主义的方术。封建帝王甚至把陵寝风水的好坏与子嗣传承的兴衰、国运的兴亡联系在一起,将风水抬到了惊人的高度。
为了他们的“千秋大业”,历代帝王都是大兴土木,把皇陵建造得如天上宫阙一样的华丽、铜墙铁壁一般的坚固,但任何一代帝王都没有圆上他们的黄粱美梦。当年的金戈铁马,戎马一生、声名显赫的马背皇帝皇太极,也最终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俱往矣,唯有这一片古雅秀美的园林留下了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华,与日月同辉,映照着古往今来。
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01年)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昭陵的主要建筑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式耸峙。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桩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不同处罚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昭陵地大、林广、水域宽阔,是一个有山、有水,古树参天、花草繁茂的好地方。进入昭陵,一股浓浓的松香味道便扑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林木森森,苍松古柏,老槐、新柳,郁郁葱葱,苍苍茫茫,在你眼前,就有这样一片景象:“铺天盖地风云起,枝蔓横竖满上林”。在这茫茫的林间,微微的清风中,游走其间正不知何从何往,但你无须担忧,只要看一看脚下,七扭八歪像龙蛇那样的羊肠小路,纵横交错有无数条,每一条小路都朝着一个方向———陵园的中心,它们迂回曲折,从东南西北聚来,又向四面八方散去。
昭陵的东西两侧是两片自然形成的18000平方米的湖水,水波荡漾,太阳从东方升起,好像是沉入湖中;轻风拂弄,碧波飘荡,游船影冉,笼罩在淡淡的薄雾里,朦胧中幻影迭出。陵园的西侧还有“秀芳园”,处处是碧绿叠翠,一树红花万艳浓妆,增添了园内的生机与活力。
¥740起
¥788起
¥768起
¥875起
¥750起
¥6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