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
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岱史》载,明洪武初,居民于山中得玉匣,内有玉简16片,刻宋真宗祀
泰山后土之文。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峰侧被雨水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有人于峰侧凿石,得玉匣2个,闭封玉检金绳,有宋真宗登封玉册,共17简,尺寸与《封禅仪》所载相同,巡抚
阿里衮将其献于朝廷。
峰顶旧有迎旭亭,民国年间建泰山气象站。1984年在东侧依崖而筑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为30度。上有“绝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题名等刻。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峰周围有臧克家“与天地永大”、方毅“雄峙东海”、刘海粟“云海”、陈毅“泰岳高耸万山丛”等新刻。
峰东为东
天门,双石如门。又东为伏虎门,峡口陡险。下为鹰愁涧,水
东北流,入洗鹤湾。涧东岸北崖古洞深敞,名清静石屋,元初女道冠孙清静曾在此修真。此处川林僻旷,尘迹罕至,俗呼仙人场。其北为空明山,中穴通明,午时日光穿照。
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以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明代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日观峰下曾因大雨而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石匠在日观峰侧凿石时,得到两个玉匣,各缄以检金绳,其一是宋真宗登封玉册。日观峰东北面有条似圆又扁的巨石长长地横出,斜刺青天,显示了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
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