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浏览
人祖山又名庖山、风山,位于山西临汾地区吉县县城西北方45公里处,西南距离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约20公里;西距黄河约5公里,是一座挺拔雄伟的名山,它的主峰海拔高度为1742.4米,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据清·光绪五年(1879年)刊本《吉县志》(卷一·山川)记载:庖山: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义三十里至绝顶。上建伏羲庙,塑伏羲、女娲二像。相传为庖羲氏故宫。又传伏羲始制婚姻之礼,名为人祖。一名人祖麓。人祖山主峰人祖峰,有人祖庙,又称金山寺,占地0.3公顷,建有后宫、献亭、乐楼、僧寮等。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臣云石”台畔建有门洞门匾书“伏羲岩”,门洞以下,台阶小径可通诸峰,主峰西一里处有“宝光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主峰西南15里处,有一“风云洞”,洞深莫测,四季风声如雷,主峰北29里处有“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庙就山势凿洞而入,内有玄天洞、三石土、观音洞三个小殿,一面有162个石阶可通庙中。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以下石阶小径可通诸峰。卧云石畔有一 100多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问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主峰西四公里处有一梁叫“苇于梁”,上建石寨可容百余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阶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注:后晋年号,公元 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户在此避难”石刻,寨内有旱井、石碾,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沟寨。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人祖山图片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 200术,三面临渊,一面梁头建有 162个台阶,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主峰西七八公里处,有一大石洞名门“风云洞”。传闻此洞深不可测,洞风习常如雷,村民为防蛇虫狼豹出没其间,用石封垒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处,有一孔山寺,俗称透窟窿寺,是人们沿着石岸自然形状而建,内有三个小殿,泥塑三大士、观音等像。人祖山,不仅有瑰丽清幽的美景,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传奇。这吧有穿线架,滚磨沟。相传在上古时,人祖山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朝山集会纪念。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关于他们的“成婚”情况,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女娲和伏羲“合烟成婚”,据唐朝李冗撰《独异志· 下》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