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浏览
中国春秋后期晋国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 北部。面积约35平方公里。据《左传》记载:成公六年 (公元前585) 晋人由故绛迁都于汾浍之交的新田,仍称 绛,直至晋亡(据《史记》为前376年;据《竹书纪年》 为前 370或前369)。以后该地归于魏,渐废弃。旧说新 田在今曲沃县西,据考古发现证明应即今侯马晋国遗址。 1954年由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后经多次勘 查发掘,主要有:1956~1957年发掘、勘探,发现古城; 1961年发掘平阳机械厂 2号铸铜遗址;1962、1965年对 遗址进行全面勘探;1962~1964年发掘平阳机械厂22号 铸铜遗址;1965~1966年发掘盟誓遗址;1959~1986年 多次发掘上马墓地;1984~1986年发掘北坞古城府库遗 址和呈王古城东建筑群遗址。侯马晋国都城废弃后未经 大的兴建和破坏,地下遗存保存较好,是春秋中晚期的 代表性城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牛村古城南郊。2号与22号两处铸铜遗址相距约400米,面积各约2万余平方米。发掘出房屋70余座,井、窖穴、灰坑、窑、瓮棺葬等遗迹1500余个和一处长70余米、宽 晋国遗址7~8米的工作场所。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少量为窑洞式,平面长方形、方形或圆形,一端有台阶式门道。窖穴、灰坑多长方形、圆形,个别弃埋有人骨骸。水井皆长方形,深13~15米,大部两侧壁上有脚窝。出土与铸铜有关的生产工具有铜和骨制的多种刻刀和多量砺石,还有大量陶范、熔炉、通风管、炼渣和100余件铅锭。熔炉一般直径约30厘米,草泥质,由一、二层炉圈和炉盆相接构成。通风管亦草泥质,多呈牛角状,长40~50厘米。共出土陶范约5万余块。各遗址生产上可能有分工。2号遗址的产品以鼎、簠、壶、舟、匜、鉴等礼器和编钟为主,另有车軎、当卢、马衔等车马器和阳燧、带钩、镜等用具。陶范中约半数为模,多数范未经浇铸,有的且已合好待铸。22号遗址产品以?、斧、凿等工具为主,多达数千件,另有少量剑、戈、镞等兵器和空首布范。绝大部分范经浇铸,另出多量熔炉、通风管。西南的54号遗址出土空首布芯10万个以上。空首布范和空首布皆为耸肩、尖足,个体较大。
西北部一个灰坑1964年采集带钩和车马器范1万余块,带钩形制多样,有的大小成列。陶范中有花纹的约1万块。最常见的主体纹饰为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的蟠螭纹,形式富于变化。云雷、绹索、鳞片、贝纹多作为镶边、界带或衬地。常见纹饰还有蟠虺、蟠螭衔虺、兽面、龙、凤、虎、牛、鸟、垂叶、涡纹等。其中蟠螭衔虺、兽面衔螭及凤纹为多层浮雕式,雄浑古朴,极富特色。还晋国遗址有作为器物座承的人形,其中女性为立人,头戴月牙形冠,着长衣,腰系带,打双蝴蝶结;男性为跪坐人形,“断发纹身”,腰系带,背部斜插短剑。纹饰中还有多量错镶纹饰,构图简练,线条粗细相间,末端尖尾,铸造后局部或全部需再错镶其他金属或矿物。铸造较简单的器物用双合范一次浑铸,有的一件多器,陶范可多次使用。铸造较复杂的器物采用复合范,如大型编钟范、芯共96块,分块、榫卯、浇注系统等,设计合理,分型面平整,合范严密,制作技艺纯熟。器物附件多采用分范合铸。纹饰带则普遍采用截取一部分作为模板翻制范块,再按器形需要拼接成为较大的范块,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另外发现少量叠铸小件器物的范。还发现一些器物胚模、装配模和练习范。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