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宏伟山系之一,北西—南东走向,斜跨中国、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蒙古国境,绵延2000余公里;中国境内的阿尔
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达500余公里,南邻准噶尔盆地。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米;西部的山体最宽,愈向东南愈狭窄,高度亦渐低下;从
东北部国境线,向南西逐渐下降到额尔齐斯河谷地,呈4级阶梯,山地轮廓呈块状和层状;只在高山地区有冰蚀地形并有现代冰川;除沿北西向断裂作串珠状分布有断陷盆地外,无大型纵向谷地;阿尔
泰山堪称典型的断块山。
亚洲中部大山系。蒙古语意为“金山”。位于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
西北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西北-东南走向。属褶皱断块山。延伸2000千米以上。主峰友谊峰海拔4374米,发育有现代冰川。自西北向东
南山势逐渐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山前有西北大断裂。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出山后受断裂控制,汇入额尔齐斯河流向西北,成为鄂毕河上游,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1931年发生8级地震,并伴随产生近南北向的断层 ,延续40~60千米。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1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带;1100~2300米为森林带,生长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冷杉、云杉等;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带与亚高山草甸带,为良好的夏季牧场。低处山间盆地有少量农业。山地富藏有色金属(包括金矿)。
地质地质构造上属阿尔泰地槽褶皱带。山体最早出现于加里东运动,华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轮廓,此后山体被基本夷为准平原;喜马拉雅运动使山体沿袭北西向断裂发生断块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现今阿尔泰山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