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帕拉全称帕觉拉康。
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贵族分为赞普后裔、亚奚家族、第本家族,其余统称为格巴四种,帕觉拉康系第本家族。帕拉庄园属贵族庄园。
1904年,
英国侵略军烧毁了原在江孜县城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庄园,抗英战争结束后,1937年帕拉庄园迁到目前的班久伦布村,又叫班久伦布庄园。
班久伦布庄园主扎西旺久为逃避服兵役当过林布寺小喇嘛,还俗后主持庄园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虽不能与先祖时的帕拉家族相比,但地位依旧显赫。帕拉家族在江孜、白朗、康马、
山南、
拉萨等地有三十七座庄园、十二个牧场、三万多克土地(一克相当于半亩)、一万四千多头(只)牲畜,占有三千多农奴。其中主庄园--班久伦布庄园就拥有农奴100多,整个庄园建筑高大雄伟,有房屋82间、5357.5平方米(庄主三人,人均1785.8平方米)房屋,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和专门玩麻将的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卧室之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等,极其奢华。这一切与朗生院里生活着的家奴,形成了鲜明对比。朗生院是专门为庄园主服务的家奴的住处,这些家奴是庄主从所属庄园和属民中强征过来的。民改前,这里住着14户60多人,在班久伦布庄园从事织卡垫、织氆氇、马夫、炊事、酿酒、裁缝、侍卫等繁重工作,他们年收入最高16甲克(1甲克相当于24斤)粮,有的13甲克粮,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一勺糌粑(大约二两),靠着这些微薄收入养活全家。朗生院总面积150.66平方米,人均不足2.5平方米,最大的间房面积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家奴们祖祖辈辈就住在这些低矮、阴暗的房间里。当时一户三代七口人,因人多房少,除了冬季寒冷季节外,大多数时间睡在露天大院里。每户除了极其简单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家奴年老失去劳动力时被庄园主一脚踢开,过着极其悲惨的晚年生活。现在仍住在班久伦布村的村长拉巴罗杰之姨母石达,从十三岁至五十岁给帕拉织氆氇,年老眼瞎,失去劳动力时被庄主赶出庄园,过着极度困难的晚年生活。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生产力水平低下(平均亩产约90斤左右),广大农奴不仅没有自己的土地,还要承担相当重的无偿劳役,缴纳数十种实物或货币租。广大农奴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朗生更是如此。位于班久伦布庄园的班久伦布村,那时有131人,其中20%是庄园的朗生,该庄园的朗生与旧西藏其他地方的朗生一样,没有生产资料,没有教育、文化权力,受庄园主绝对支配,丝毫无人身权,被视作会说话的工具。朗生的子女亦为朗生,无论什么原因,一旦沦为朗生,不仅自己,连子孙后代也永远无出头之日,受到庄园的残酷剥削和人身摧残。
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十二大庄园之列。它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
帕拉庄园原建于江孜江嘎村,1904年英军入侵时被焚毁,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重建于江孜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侧,距离江孜4公里的班久伦布村,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帕拉原是
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
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其后代先后在西藏噶厦政府中任高官,家财雄厚。
帕拉庄园主旺久当过林布寺小喇嘛,还俗后主持庄园的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帕拉庄园共有附属小庄园22个,牧场6个,农田8600多亩,牲畜14250多头,奴隶2440多名。1959年,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外逃,其庄园理应全部没收,当时的江孜分工委考虑到帕拉庄园系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具有特殊意义,对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随后,县委、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维修。帕拉庄园是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
庄园现存房屋57间,主体楼高三层,建筑配套完整,装修考究,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卧室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极尽奢华之能事,生动再现帕拉家族当年的豪华生活场景。主体大楼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庄园中还保存着旧时的监狱,这是西藏贵族统治农奴的工具。至今仍保持原貌的朗生院13间,其朗生住房,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与贵族的豪华住宅形成鲜明对比。而今帕拉庄园多花树水石和家禽畜类,整体布局类似园林,平时非常安静。
地址:位于江孜城南4公里出的班觉伦布村
门票:免费
交通:帕拉庄园位于距离江孜县城西南面约4公里的江热乡班久伦布村,可自江孜县城包车前往,出租车10元,或者徒步前往也可,大约需要1个小时,沿途风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