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到达
丹麦的第二天,
中国国旅旅行社导游安排我们下午自由活动,正好,上午旅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有发民间博物馆门票的,本着
出国旅游也不能浪费的心理,于是我就约好几个好友一起出发了。
穿过半圆形的木制拱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十八世纪的古老的
欧洲。博物馆里最高的建筑是一座从马拉穆雷什地区搬迁来的小教堂,高六十余米,周圆八十余米,纯木制结构,卓然独立,直摩苍穹,据说它已有二百五十年的历史。
导游深情地说,“这座小教堂诞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最暴虐的年代,又是废除农奴制度的见证者,可以说是丹麦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解放的象征了。”博物馆里最古老的一所农舍是从乡村搬迁来的一个殷实农民的家。它建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全部为木结构,高大敞亮,尖脊斜顶,冬暖夏凉,是典型酌防雪农舍,木房内自一间陈设讲究的会客室,地上筋有
罗马尼亚特产的厚地毯,四面墙上悬挂着花色斑斓的壁毯。据介绍说,当时丹麦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般殷实的农家都自纺羊毛线,自织地毯与壁毯,自家酿造葡萄酒。看到壁毯上那些美丽、素雅的图案,不难想象得出,这家女主人该是一位多么勤劳灵巧的妇女。
在右侧的卧室里,陈列着女主人为女儿准备的嫁妆。花衬衣、长裙子、毛围巾、皮坎肩上都有金丝、银丝线刺绣的云雀,花朵图案,真堪称巧夺天工。从中可以看出丹麦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与创造精神。
最后还有一间搬迁来的采阿乌鲁的房子,据说房主人是一位乡村学者。门前种植着一片桃李树,绯红的桃花正在盛开,成群的蜜蜂在花间嗡嗡飞舞,把掩映在红花绿树中妁木房装扮得既幽雅,又秀丽。从这些参观我们都看得出丹麦人民对于生活的喜爱之情,也激发了我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