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婺源,这个传说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是新近几年开发的旅游区,景区分散成三条线十几个点。我没有像很多旅游者那样走马观花,而是选择一条最有文化味道的路线的两三个点,走进生活,细细体味。
刚到婺源已经是晚上9点多,汽车停在城市的边缘,打听得知这个是刚建好的新站,周围是漆黑的。赶上一对同车抵达正向县城走去的父女,一路走一路攀谈,得知远远望去一公里左右灯火通明的地方就是婺源县了。入住县城边上一个酒店,因为是淡季,房价还算便宜,门前有一排有棚子的大排档,看来满干净。放下背包走进大排档,点了两个地方上的小菜。见有一位仁兄独自在啃着小龙虾,面前两个空啤酒瓶,看来不是本地人也有些文化气息。于是试探性的过去问是不是可以一起喝点酒,他很爽快答应,后来得知他也是求之不得。他是
深圳来的,为正在修建的高铁做配套工程,从前做医药代表的时候竟然到过我的
东北老家,聊起来天南
海北好不畅快。他也介绍了这里的景区,并且建议就去东线一两个经典好好品味一下足矣。推杯换盏之间已到了后半夜,互留电话作别,也留下一句共识:其实人的一生中可能总会偶然遇到这样的人——谋面的时候谈得投机,甚至相见恨晚,但是过后也往往会注定成为一个过客,那个时间那个情景成为一种记忆,一道风景,仅此而已,不过这也足够让人快乐。
第二天早晨,搭乘旅游路线的中巴20分钟达到李坑。这里的村被称为坑,因为周围是环山的,相对来说就好像在坑里。村口满眼明亮的绿色和潺潺溪流,已经在火热的天气下给你内心一片清凉。当天还去过江湾和晓起,在江湾住了一个晚上之后又转回李坑,因为在我看来这里是最美的,于是用更多的时间来品味这里的风景,这里的人情。
村口成排的木筏,这不是村里人的交通工具,是为游人准备的。现在游人很少,整齐排列着也是一道风景。婺源旅游的季节性非常强,每年3-5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是最美的季节,不过那个时候游人也多得远远超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据说曾经见过堵车十几公里的壮观场面,住的地方也远不够用,当然物价也会飞涨,如果你想寻求一份安宁的话还是敬而远之吧
一抹夕阳余晖给小街增添灿烂的色彩。村子里开发成旅游区后开了很多店铺。一个卖竹子工艺品的妇女跟我聊天说,本地人都不大会做生意,好多外地人租了店铺以后在这里卖一些本来不是这里出产的东西,根雕、砚台、茶叶之类的,通常比他们做得好。茶叶是不能只看颜色闻味道的,用水一泡才会知道是不是加了东西。本村的人老实,民风淳朴,卖一点小东西,不会糊弄人,赚不了什么钱的。村子里40岁以上的妇女基本都没有文化,从前重男轻女,女孩能够读完小学就非常少了。
客栈比比皆是。置身小楼,一把竹椅,下面是透明的竹海和夕阳中的茶楼。这样的环境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就在这个叫做“双塘”的客栈住下来。叫双塘是因为院子里有两个水塘,里面游动着好多大红鲤鱼和青色的草鱼,草鱼。这里荷包红鲤鱼是出了名的佳肴。那草鱼大得很,店主说大的有十几斤重,都是自己养的。淡季房价很便宜。老板一家人非常好,我经常和店老板一起聊天,他们夫妻两个年轻的时候出去打工,40几岁回家建房子开了这个店。老板娘勤快得很,白天在门前摆个小摊。天气好的时候总是把床单被子拿到晾台上去晒,让你睡觉的时候雪白的床单能够闻到阳光的味道。因为我是一个人,他们就叫我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这样可以吃几个菜。早晨还可以喝到老板娘用大枣、红豆、大米煮的粥。走的时候,老板用摩托车载着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的地方。好人是愉快旅途的一道风景。典型的徽派建筑,隽秀的线条,岁月和江南湿气涂抹的粉墙黛瓦,水墨画的境界,这样的风景在这里是无处不在的
婺源有悠久的历史,出过众多的名人,包括朱熹、詹天佑等等。徽商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标签。像这样精美的木雕在很多大户人家都可以见到,此外还有门前的石雕也非俗物。
江湾,住在徽风客栈,店家小伙子开了一个电脑店。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徽州文化。我才知道原来
安徽本是分作
安庆府和徽州府,而从前婺源是属于徽州的,所以这里风土人情和江西的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异,包括方言都是彼此听不懂的。徽州古称新安,2200年历史了,宋徽宗时期改称徽州,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敦煌文化、藏文化、徽文化)之一。历经元明清三朝,历史上辖一府六县,包括婺源。江湾70%是江姓,是江泽民的祖籍地。江湾的早晨,暧昧的阳光,雾气萦绕,远山层叠
在一些老人的眼中,游人打扰了他们世代如一的田园生活。我见到这位老人从一个恶作剧的女孩手中夺回被偷走的南瓜
勤劳的人们。和乡邻们聊天,前些年生活是十分清苦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没有现代工商业的气息让村庄得以保持一种原始的味道。现在成为旅游区之后贫富差异大了,一些人赚了点钱,同时物价贵了,给一些老实的村里人生活增加了压力
村中的小桥边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傍晚的卖肉者,很漂亮的斧头。当我上前夸他的斧头漂亮的时候,他看看我说,你要是喜欢卖给你,我再去搞一把。我无语...
客栈对面的老屋住着82岁的阿婆,我问她房子有多少年了,她说她是在这间屋子里出生的,她的太婆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再之前就不知道了,掐着手指头算也该有一两百年了吧。阿婆身子硬朗,行步矫健。一个人居住,孩子都在县城里,要接她去她离不开村庄和老屋。这里住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多半都去城里了。存正的绿色食品和常年劳动,长寿的很多。我曾亲眼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挑着两个一百斤的大桶行走。
这里的生活是安闲的,人们常常像这样坐着聊天。吃饭的时候也是,通常是端一只碗拨些饭菜拿出来吃,有时候还会走着到别人的门口边吃边说话,孩子就更是自由,没有人会把他们按在桌子上吃饭。
婺源,的确是一个魅力乡村,不仅是表面的美景,还有背后的人,背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