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飞机平稳地降落到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跑道上的前一分钟,眺望舷窗外夜色阑珊的新加坡夜景的我脑子里依旧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0万、建国不足50年且华人占80%的弹丸之地如何从昔日的茅草丛生窝棚遍地的小渔港进而华丽转身成为有“亚洲四小龙”和华人国家典范美誉的新加坡?但愿三天的狮城之旅能够找到真实的答案或者是一点点启发也好。
提取行李走出机场已是晚间11点多了,在TAXI停车处打了一辆的士,原本准备用英语告诉司机我要去的酒店,不料司机是个中年华人,非常热情地用中文主动向我问好,并问要去哪儿。既然如此,沟通就省事了许多。的士平稳地奔驰在华灯与绿树交相掩映的海边大道上,窗外阵阵吹来的略带咸味的海风提示我,新加坡的确是一个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海滨之城。
由于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亚洲旅游胜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多达千万,在推动新加坡旅游经济和GDP发展的同时,也顺便推高了当地酒店房价。据网上查询结果显示,同样星级和地段的酒店,新加坡比香港要高出一倍有余,千元以上是星级酒店的起步。不过,由于自由行游客日渐增多,刺激了大批经济实惠的旅游连锁酒店的兴起,尽管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相对差些,但由于普遍价位在500元左右,对于散客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半小时功夫便抵达我预订的位于芽笼区一条小巷里的连锁酒店。之前查询的结果是,芽笼区是新加坡著名的红灯区,也是早期华人聚集的生活区。每到华灯初上时分,大街小巷便会冒出幽灵般的各色女子,或主动与游人搭讪,或静立街边搔首弄姿顾盼留情。尽管以法治严明的新加坡明文禁止卖淫嫖娼,不过,也许是为了拉动旅游经济或者仿效荷兰和东京保留一点点旅游特色,多年来,政府对于芽笼区的色情业采取的是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过,对于胆敢在其它地区从事色情服务的不法之徒却会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
不愧为海滨城市,夜晚的温度大约只有20度左右,无需开空调,枕着狮城沉沉的夜色,吸着清新纯净的空气,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新加坡的梦乡。
早九点出门到巷口的华人排挡吃早点。白天的芽笼区果然是典型的南洋华人世界,斑驳的白墙黛瓦,琳琅满目的商铺招牌,喝早茶悠闲聊天的华人,熟悉的繁体、简体中文广告夹杂着英文和马来文。点了一碗售价3新元(合15元人民币)的鸡丝粥煲,算作狮城第一餐了。
由于新加坡曾经是英属殖民地,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后一直保留着许多英属习惯,如汽车右舵左行,行人沿街左行,英文为国家行政及教育语言,华语、马来语和印度语分别作为居民日常交流母语。不过与港澳台不同的是,新加坡使用的是简体中文字,与大陆一样,而且,尽管本地华人多为百年前大陆闽粤后裔,但由于政府几十年来大力推广中文和普通话教育,因而新加坡华人的普通话水准明显要比港澳同胞更接近大陆。
早餐后顺着加冷大道步行前往地铁站,今日的目的地是位于狮城西部的名震四海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芽笼区的街道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不过街边人行道和小巷内非常整洁,地上几乎看不到什么垃圾和污水,与武汉街头脏乱差的风景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据说,新加坡法律规定,随地乱扔垃圾或吐痰均会遭到高额罚款乃至鞭刑处罚,几年前有位美国青年游客就因在新加坡乱扔垃圾挨了7大鞭而皮开肉绽,幸亏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出面向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求情免了两鞭,不然九鞭上身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沿途过了几次马路,见当地人都是自觉依据红绿灯过斑马线,绝无国内各地乱穿马路之举,即便是右转弯的机动车便道,司机也大多主动减速礼让行人先行,此举倒是与欧美接轨了。想想国内城市的交通乱象,在看看眼前的井然有序,令人不得不纳闷:同样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咋差别这么大呢?当然,今日新加坡的文明之举并非一日之功,据说20年前也是如国内一般混乱,政府花了很大气力和手段才逐渐扭转了乾坤。
地铁站的售票员是个肥胖的马来女人,自然不会华语,无奈只好用久违的英语与之交流了。新加坡目前有东西、南北和东北三条地铁主干线,外加10条高速路、200多条快速地面公交专线和万辆出租车,构成了快速便捷廉价的立体交通网。虽然就单位国土上汽车密度而言位居全球前列,但在拥有90多万辆各类机动车的弹丸小国新加坡街道上却很少看到交警,也很少出现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据说其原因有三:一是科学的交通路线规划导致车流合理分散(很明显单行道特别多),二是严格的交通处罚改变了驾车人的侥幸心理(轻则高额罚款重则吊销驾照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三是每月两次限量拍卖的拥车证已经高达人民币20万元之巨大大限制了普通白领因为个人虚荣心买车的恶习,新拍车牌数量与每月报废旧车数量挂钩,从而净增量缓慢。想想国内各城市热火朝天的购车场面和一望无涯的街头车龙,恐怕最后的苦果还得政府和百姓一起品尝。
新加坡的地铁严格来说应该称作高架火车,与日本新干线类似,因为除了位于市中心的三站进入了地下,其余90%的线路都是在地面高架桥上奔驰。可能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省钱吧。
在离新加坡国大最近的金文泰站下车后,换了一辆的士前往国大校园。眼前的国大与网友说的一模一样,依山而建,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如果不是在入口的道旁树立着一块橘黄色的校名牌,无人会想到自己已经踏进了这座多年排名全球50强的顶尖学府校园了。
由于当下正值暑假,国大校园内人迹罕见,除了遇见几十个前来参观游学的中学生,几乎不见活物。依次参观了国大文化中心、体育中心、餐饮中心和计算机学院,对国大校内以学院为单位的片区分布有了初步概念。虽然校区零散分布在诺大的肯特岗上,步行和骑车都不是理想的交通选择,但穿梭在校园内外的免费校车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于1980年由成立于1955年的私立南洋大学和1962年独立于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的新加坡大学合并而成,经过短短30年快速发展,如今拥有近40000万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国大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亚洲顶尖大学,而在国内牛气哄哄的北大清华至今仍徘徊在世界百校之尻尾。由治学之道不难看出新加坡治国之道的领先。
下午来到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区莱佛士广场。此地是新加坡金融、商业、办公中心区。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衣冠楚楚的白人、黑人、黄人和棕人穿梭其间。新加坡河在此处汇入大海。有新加坡标识之称的鱼狮尾就伫立在新加坡河的入海口。据说,新加坡的地名来源于数百年前的梵文Singapura(狮子之城),当年一位印尼王子坐穿在此地靠岸,见遍地雄狮,于是命名为狮城。而鱼狮尾正代表新加坡曾经是个有狮子出没的小渔港。
鱼狮尾公园内有大小两座雕像,大的面朝海湾口吐白水,而小的则在其身后口流细涓。此处乃世界游人来新加坡必到之地。站在海滨,眺望对面的三柱擎天的金沙大酒店和闻名遐迩的摩天巨轮,的确可以感受到当今新加坡不愧为世界金融、货运、旅游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