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
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
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看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
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
山南缘斩山开凿。
看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看佛
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看画
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这些故事画,虽不为雕刻内容的主流,但它却与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
看艺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看史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
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看人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看联
匾联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云冈石窟,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